【青海億牧農業(yè)】分享:牧草的種植技術和管理要點
陽春3月,正好是種草植樹的好時節(jié),種草飼喂動物的養(yǎng)殖戶們要忙把牧草種起來,小編把多種牧草種植技術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不管種植什么類型的牧草,首先要耕地,清理地里的石塊和雜草,進行深度翻耕,然后按照每畝地施農家肥2000-3000公斤,復合肥20-30公斤。農家肥須是經過腐熟后的,否則容易燒根燒苗。
二、選擇合適的牧草品種。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胃口,喜歡的牧草也不相同。不同的牧草也有不同的播種季節(jié)和適宜的區(qū)域,所以要先了解清楚這些問題。適合春天栽種的牧草品種有:皇竹草、甜象草、糖蔗3號牧草、菊苣、巨菌草、苧麻1號、墨西哥玉米草等。
三、種子類牧草的播種要點。牧草的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和點播。采用條播的方式利于田間管理,除草和施肥等。條播時每行之間的距離一般15-30厘米。如紫花苜蓿行距20-30厘米,黑麥草20厘米。 撒播是在土地平整后把牧草種子撒播在地表,然后用耙或人工將土覆蓋在種子上。撒播的方式用得比較廣,但是缺點是出苗不整齊,不均勻。點播的方式是按**的行距、株距用鋤頭打一個小坑,然后在坑里點下牧草種子,再覆蓋上土。點播適于坡地。點播節(jié)省種子、出苗容易、管理方便。點播一般適用于玉米等菜類牧草,如墨西哥玉米和菊苣等。
四、根莖類禾本牧草的栽種要點。以糖蔗3號牧草為例,糖蔗3號牧草采用莖稈進行繁殖,每畝使用2000-3000芽節(jié),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首先進行種莖處理與育苗,雖然禾本科象草類牧草在日平均氣溫20-25℃雨水充沛的季節(jié)可以直接將種莖種植按30x30厘米行間距種植在大田里,但為了保證成活率或者日平均氣溫不到20-25℃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先獨立育苗,特別是在低溫、高溫、干旱時期必須獨立在小地塊進行育苗。冬春低溫季節(jié)在大棚中進行先行育苗,不僅在一年中任何時候都可以引種(如在10-2月都可以隨時引種,在大棚中育苗),還可以為來年追趕季節(jié),提前讓禾本科象草類牧草種植在大田中,實現(xiàn)當年高產,這是非常關鍵的計劃。種莖到來前,就要選好育苗地塊,日平均溫度高于20℃時直接在有遮陽網的地塊進行育苗,日平均溫度低于20℃建議用棚內育苗,特別是在有霜凍與下雪的地區(qū)低溫的冬春季節(jié),建議在大棚中育苗,在大棚中再增加小拱棚的形式進行,無大棚如果使用小拱棚育苗,膜**要雙層進行保護。育苗地塊施足底肥,每100平方米用腐熟農家肥300公斤左右,如果發(fā)現(xiàn)地塊中有明顯蟲類或霉菌情況,要采用農藥或消毒劑進行處理,等待育苗。種莖拿到后,要及時育苗,耽擱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發(fā)芽率的多少。切記種莖不管是多長一段都不需要再砍斷,也不需要剝開種莖上的葉片。如果種莖感覺很新鮮,直接種植,如果感覺種莖上的葉片**枯黃發(fā)霉,莖稈上的芽有點黃爛,需要馬上放在1%的生石灰或草木灰水中浸泡1小時,然后馬上種植。將種莖平行地鋪在育種的地塊上,種莖相互間隔5厘米,頭尾可以相連,**在種莖上覆蓋1厘米左右薄薄一層土,如果地塊較干就灑水,少量種莖露出來是沒關系的,然后進行每日1-2次灑水保證土壤濕潤,防蟲、鼠、禽畜等的破壞以及惡劣天氣等。在育苗環(huán)境平均氣溫20℃以上的情況下,一般 15天左右**發(fā)芽了,進行一次輕量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或糞肥,濃度要低,30天左右大部分苗長到15厘米左右時,選擇陰雨天氣進行移栽到大田。取苗時,將整條莖稈小心連苗一起扒出,用大號果剪分株剪斷種莖,盡量不要弄掉根上的土壤,株與株之間并列不能堆壓放在運輸工具中馬上運送到大田中進行移栽。在低溫季節(jié)種植時不建議直接在大田種植,推薦采用現(xiàn)在棚內育苗,第二年進行移栽的方式進行。
五、牧草的是水肥管理。牧草待苗株生根穩(wěn)定后,此階段要強攻肥水,保證幼苗期的快速生長,以氮肥為主每7-10天進行一次施肥和灌溉,在日平均氣溫25℃以上,苗株穩(wěn)定施肥3次改為20天左右施肥一次。苗株穩(wěn)定后40天左右,為了讓更多的分蘗苗株冒出來,要貼地位置刈割掉所有生長苗株,刈割后第二天進行一次施肥,馬上就會有數(shù)倍數(shù)量的苗株冒出來,這些苗株就是我們用來做標準飼草與種莖的。施肥主要建議為鉀肥+氮肥,每次每畝可以用鉀肥5公斤,尿素10公斤,刈割兩次后,每次可以只施肥尿素10-15公斤一次即可。也可以直接灌溉發(fā)酵后的養(yǎng)殖場糞水效果更好。
**次為促進分蘗刈割,待生長到0.8米以上就可以刈割利用了。這里要注意,禾本科象草類牧草建議不在莖稈幼嫩期刈割飼喂利用,因為此階段莖稈中糖分低,建議在1.2~1.5米時刈割,此階段莖稈碳水化合物、蛋白等都是飼喂動物的**階段。
每一次刈割,有條件都建議施肥水一次,能夠加快生長速度、增加分蘗能力、縮短下一次的刈割時間,增加產量。
一般移栽后第40天左右進行**次刈割,以后每30-40天刈割一次。
第二年開春溫度穩(wěn)定在20℃以上后,在南方亞熱帶地區(qū)可以先直接將禾本科象草類牧草不管有多高都齊地刈割一次,施肥水一次后很快就會達到高產;在需要覆膜保護宿根的地區(qū),要及時清除地膜,灌水施肥,**次在30厘米左右高度時刈割一次(因為地膜中發(fā)出的**茬苗生長慢),就會馬上加大分蘗,開始形成高產。
如果是在大棚中存放的宿根,可以在20℃以上時進行大田分篼移栽,一般只要1-2個宿根就可以種植一棵,密度還是按照30x40左右的密度,這種宿根效果比**次育苗效果還要好,成活率高,形成高產快。操作方法還是按照移栽苗的管理措施進行。
除了施肥和田間管理,灌溉和排水也同樣重要。水也是牧草生長發(fā)育所必不可少的。如果水份合適、牧草單位面積產量可提高3-10倍。牧草的灌水時間應根據土壤的含水量而定,禾本科牧草土壤持水量約75%,豆科牧草約50-60%。排水土壤的持水量過多,易造成土壤通氣不良,而造成爛根。保持土壤合適的含水量**必要。紫花苜蓿如果有水中浸泡24小時以上,就會死亡。菊苣在低洼地區(qū)易發(fā)生爛根。因此,牧草不僅注意灌溉,也要注意排水。
六、牧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苜蓿褐斑病各地都有發(fā)生。高濕度是該病的誘因,一般6、7月份雨水較多的時候也是本病的高發(fā)期。藥物防治選用70%代森錳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苜蓿銹病各地都有發(fā)生。發(fā)病后使葉片褪綠、皺縮并提前落葉,可減產30%-60%。并且適口性降低,甚至引起中毒。本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莖。葉片下面出現(xiàn)小的圓形皰狀病斑。初呈灰綠色,后表皮破裂呈鐵銹色粉末狀。防治方法,一是冬季進行田間焚燒;二是藥物防治,代森錳鋅每畝10-15克、氧化萎銹靈每畝30克與百菌清每畝50克混合使用、1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黑麥草冠銹病各地均有發(fā)生。發(fā)病的植株分蘗數(shù)和根的生長量顯著減少,葉的枯死量增多。病菌主要危害葉片,初病期病斑呈淡黃色小點,逐漸變?yōu)槌群稚挔钔黄?。后期,孢子堆突破表皮,露出橘黃色粉末狀夏孢子。氣候涼時適宜本病的發(fā)生。藥物防治選用25%三唑酮或25%三唑醇可濕性粉劑,每畝30-50克,兌水1500公斤噴霧,間隔15天再噴一次。菊苣腐芯病各地均有發(fā)生。發(fā)病后植株內芯腐爛,然后整棵死亡,損失較大。本病主要發(fā)生在多雨季節(jié)或低洼地。防治方法,一是不要在低洼地種植菊苣;二是注意排水;三是藥物防治。藥物防治選用多菌靈500倍液或代森錳鋅500倍液噴灑或澆土壤。
禾本科牧草的赤霉病本病一般發(fā)生在淮河以南地區(qū),發(fā)病適合溫度24℃-28℃,相對濕度80%-**。赤霉病在降低牧草產量的同時,還可使人畜中毒,癥狀是發(fā)熱、昏暈、腹脹、嘔吐、食欲減退。病斑水漬狀、病部出現(xiàn)粉紅色或橘黃色霉層,后期出現(xiàn)紫黑色小粒。防治方法,一是用1%石灰水浸種;二是清除牧草;三是注意排水,防止草地積水或過濕;四是用多菌靈可濕性粉1000-1500倍液噴霉、托布津5%可濕性粉1000-1500倍液噴霉。
苜蓿白粉病氣溫20℃-28℃,相對濕度52-75%適合本病發(fā)生。牧草生長發(fā)育不良,干草產量低,品質差。發(fā)病牧草的葉片、莖及花萼處出現(xiàn)白粉層,開始金黃色,隨后變成球形小黑點。防治方法,一是拔除牧草;二是避免草層過密或倒狀,及時利用;三是每畝噴撒硫磺粉每畝2.5公斤、滅菌丹800-1000倍液噴霉、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